黄曲霉毒素对养殖的危害及其防控
一、黄曲霉简介
黄曲霉菌属曲霉属,是一种常见腐生真菌。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食制品及其他霉腐的有机物上。菌落可在查氏琼脂、土豆葡萄糖琼脂、麦芽汁琼脂等培养基上生长,生长较快,结构疏松,表面灰绿色,背面无色或略呈褐色。菌体由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顶囊,表面产生许多小梗(一般为双层),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和分生孢子合成孢子头。黄曲霉适宜在25-42℃生长,其最佳生长温度为37℃。可用于产生淀粉酶、蛋白酶和磷酸二酯醇等,也是酿造工业中的常见菌种。
二、黄曲霉毒素来源
真菌毒素是不同类型的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极大的危害性,迄今已发现500余种。这些真菌毒素主要由曲霉属、镰刀菌属和青霉属的真菌产生。毒性较强、对人畜危害大的真菌毒素主要包括由曲霉属真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和杂色曲霉毒素;由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伏马菌、T-2毒素等;由青霉属真菌产生的俸曲霉毒素、橘霉素和青霉酸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黄曲霉毒素,1993年它被世界卫生组织(WH0)认定为1A级危险物,是当前发现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之一。曲霉属黄曲霉、寄生曲霉为黄曲霉毒素的主要米源,此外集峰曲霉、假溜曲霉、黑曲霉等也可以产生黄曲霉毒素。
三、黄曲霉毒素分类和性质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相似的二呋喃香豆素类衍生物,现在已分离鉴定出20余种异构体。根据黄曲霉毒素在365nm紫外光下能够产生不同颜色的荧光,将其分为B族(蓝紫色荧光)和G族(绿色荧光)。后来人们从牛奶中发现了黄曲霉毒素衍生物,命名为M1和M2。黄曲霉毒素B(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黄曲霉毒素G2,(AFG2),黄曲霉毒素M1(AFM1)、黄曲霉毒素M2(AFM2)是最常见的。毒理实验证明,AFB1的毒性最强,仅次于肉毒毒素,毒性分别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因此,我们经常所说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指AFB1。
黄曲霉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2~346,易溶于油脂、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比较难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真菌毒素中最稳定的一种,在268~269℃时才分解,所以平常的烹调条件不易将其破坏,通常的高压灭菌也难以分解。不过,黄曲霉毒素在pH9~10的碱性条件下极易降解,诸如Cl2、NH3、H202、强碱等均能破坏其毒性:但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即便在PH1~3的强酸性溶液中只略有分解。
四、黄曲霉毒素污染及危害
黄曲霉毒素可以通过谷物、干果、粮油等农产品的加工储藏,以及畜牧业饲料等环节污染粮食制品、食用油类以及水产畜禽类产品。受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等因素的影响,黄曲霉毒素对食用和饲用农产品污染日趋严重。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0)估算,全世界每年超过四分之一的谷物受到真菌毒素污染,大约有2%的粮食由于过度霉变而没法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黄曲霉毒素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致畸致癌致突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亚洲和非洲的一些疾病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提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与动物肝细胞癌变是正相关性,动物及人类长时间摄入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会导致肝癌、肠癌、胃癌等疾病。临床研究发现,如果我们摄人黄曲霉毒素污染后的食物,轻者可能会出现呕吐、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患者在15-20天内会出现肝脾脏肿大疼痛、皮肤黏膜黄染、肺部水肿以及肝功能失常等中毒类肝病症状。急性黄曲霉毒素中毒病例迄今为止在世界许多国家出现过,造成了大规模疾病爆发和死亡事件。例如,1960年英国数十万只火鸡在几个月内突然死亡,最后经调查发现,这批火鸡正是食用了从巴西进口的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粕而引起的;2004年初非洲肯尼亚东部和中部地区爆发的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是由于一些居民食用了被黄曲霉污染的玉米而引发,最终导致317人肝脏衰竭。由于霉变的农产品更多是被加工成畜产品饲料,黄曲霉毒素成为阻碍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大威胁。首先,黄曲霉毒素能够破坏消化酶活性,阻碍动物体内营养物质吸收,抑制畜禽生长发育:其次,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会损害畜禽类的免疫机能,降低抗病性;此外,黄曲霉毒素也会对动物胚胎造成损害,危害动物的繁殖与生长发育,降低动物产奶和产蛋量。黄曲霉毒素对各类动物的危害见表所示。
表 黄曲霉毒素对各类动物的危害
动物种类 | 危 害 |
猪 | 致癌作用:黄曲霉毒素中毒后,动物癌症发生率本升高免疫抑制:动物对环境应激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病肾毒性作用:肾脏炎症肝脏毒性作用:中毒性肝炎生产性能下降:采食量降低,拒食,料肉比差血液功能紊乱:系统性的出血症状在肝脏或奶中产生代谢产物和残留物(如黄曲霉毒素M1) |
禽 | 致癌作用:采用黄曲霉毒素污染饲料的动物癌症发生率升高免疫抑制:动物对环境的应激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病肝脏毒性作用:肝损伤,黄疸生产性能降低:采食量、日增重降低。屠宰重和产蛋率降低,群体整齐度差,孵化率降低血液功能:系统性的出血,贫血神经毒性作用:种经症状(行为异常)影响皮肤功随:羽毛长不良,黏膜苍白,腿苍白(家禽苍白症)致畸作用:遗传缺陥病理学变化:内脏器官重量发生变化,肝脏、脾脏和肾脏增大(脂肪肝),法氏囊和胸腺重降低,器官的颜色和质地发生变化(如肝脏和肌胃),毒素在肝、肉、蛋中残留减少。 |
牛 | 致癌作用:采用黄曲霉毒素污染饲料的动物癌症发生率升高免疫抑制:对环境和病原微生物等应徽因子的抵抗力减弱;动物容易发生疾病肝脏毒性作用:肝脏损伤胃肠功能紊乱:瘤胃功能受损,挥发性脂)酸减少、蛋白质降解能力和瘤胃蠕动减弱;腹泻生产性能降低:采食量和奶产量降低(奶牛);日增重降低(肉牛)影响繁殖性能:繁殖率降低:山生弱小和健康状况差的犊牛;急性乳房炎。黄曲毒毒素M1在奶中残留。 |
鱼 | 致癌作用:黄曲霉毒素导致动物较高的癌症发生率:肝脏肿瘤免疫抑制:对环境和病原微生物等应激因子的抵抗力减弱;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肾脏毒性作用:可见肾脏出现白色至黄色的损伤肝脏毒性作用:肝脏严重坏死;肝脏损伤生产性能降低:生长减缓;体增重降低;死亡率增加造血功能障到:血液凝集受损;贫血对真皮的影响:鱼鳃苍白 |
虾 | 肝脏毒性作用:导致肝胰腺损伤对胃肠通道的影响:对消化酶有负面影响生产性能降低:生长减缓表观消化率降低:死亡率增高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比容降低(血红细胞的数量减少明显,体积变小)致畸作用:生理失调:组织改变 |
牛蛙 | 肝脏毒性作用:肝脏严重白色坏死;脾脏损伤血液循环系统损伤:出血症;贫血胃肠功能紊乱:腹泻,脱肛;出血;胆囊炎生产性能降低:生长减缓;体增重降低;死亡率增加 |
五、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防控
原料组成:纳米蒙脱石、海藻多糖、免疫增强剂、截体。
作用与用途:防治由黄曲霉毒素等引起养殖动物,如家禽、猪、牛、羊等以及水产养殖鱼类、虾类和蛙类等综合症。例如肝脏严重坏死;肝脏炎症病变和损害;胃肠功能紊乱:腹泻,脱肛;出血;胆囊炎;生产性能降低:生长减缓;体增重降低;死亡率增加;母猪假发情,屡配不孕,子宫脱落等。
使用说明:适用于养殖各种动物饲料添加。混合均匀即可。每周使用3天。连续使用效果更好。
1.长期预防性添加每吨饲料添加本品500g,依原料或饲料之污染程度增加或减少。
2.中度污染时,每吨饲料添加本品0.5~1kg作为预防或治疗剂量。
3.严重污染时,每吨饲料添加本品1.5~2.0kg。
注意事项:使用时注意混合均匀。
保 质 期: 2年。
净含量:1kg/包×10包/箱。
贮存条件及方法:注意密封、存放于避光、阴凉、通风、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