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维生素供给量的因素
在现代养殖生产实践中,以美国NRC的推荐量为基础,考虑到在实际养殖条件下的影响因素,再确定维生素的供给量。影响维生索供给量的主要因素有应激、传染病、寄生虫、日粮组成、生物学效应、稳定性、营养素相互作用及其他。
(一)饲料加工与贮存
制粒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摩擦(磨蚀)、压力、热量、湿度和调质时间,摩擦和压力使较多的维生素分子暴露于化学破坏作用中,热和湿度对多数化学反应有加速作用,调质时间延长了氧化还原及其他化学反应。Shields等(1982)测试了粉料和颗粒饲料中维生素A的稳定性。贮存3个月后,维生素A在粉状饲料中保存率从低温时的50%至高温时的39%,在颗粒饲料中保存率从低温时的65%变至高温时的20%。
(二)应激
在畜牧兽医界,随着畜牧生产的迅速发展,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育种技术对畜禽生产力的高强度选保,为追求高生产水平对畜禽的高强度利川,高密度饲养和机械化生产工艺的采用,缺乏运动、组群过大、频繁转群、过早断奶,更换日粮,小气候状况恶化等,违背了畜禽在系统发育中形成的生物学特性,应微造成的生产力下降、产品品质变差、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已成为制的高收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关于畜禽应激的研究,涉及了育种学、营养学、兽医临床等广泛领域,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如环境高温时的热应激。在高温季节,由于鸡采食量降低,需要提高日粮营养素的浓度,包括雄生素,另外,处于高温条件下的鸡会出现组织内维生素C水平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等症状,这时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明显增加。
(三)疾病及抗菌药物的使用
疾病感染会影响动物肠道对维生素的吸收。例如,感染寄生虫的家禽常出现维生素A缺乏,鸡患球虫病时,会对维生素K产生三重应激:①球虫病降低采食量,使维生素摄人量减少:②球虫病损害肠道,减少维生素K的吸收,③用抗球虫药物会使鸡对维生素K的需要量增加。某些药物可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落和抑制某些维生素合成而增加动物的维生素需要量。Perry(1978)报道,磺胺喹恶啉影响维生素K吸收,氨丙密吡啶影响硫胺素吸收,磺胺类物质影响叶酸吸收。
(四)日粮组成
①原料成分及利用率。
日粮中天然维生素的含量因原料组分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而锥生素的利用率差异也较大。例如,玉米中胆碱的可利用性为100%,大豆柏仅60%~75%:大豆粕中烟酸的生物学可利用性为100%,小麦和高粱为0,玉米为0~30%:大豆粕中维生素B6的生物学可利用性为65%,玉米为45%~56%。禾谷类籽实及其副产品中的烟酸以结合形式存在,几乎不能被猪和雏鸡利用。苜蓿粉、玉米、棉仁粕和大豆粕中生物素的生物学可利用性估计为100%,而其他饲料中则变异很大,大麦为20%~50%,玉米面筋粉为62%,鱼粉为30%,高粱为20%~60%,燕麦为32%,小麦为0~62%。可见,不但要对原料中维生素进行准确性分析,还要知道生物学可利用情况,方可正确调整维生素供给量。
②维生素的拮抗物。维生素拮抗物能裂解代谢物分子,或使代谢物复杂化,或占据反应部位而干扰维生索的活性。在调整维生素供给量时应考虑日粮中的拮抗物。普遍存在于日粮中的拮抗物有硫胺素酶,它存在于生鱼中,是硫胺素的拮抗剂,硫胺素的另一持抗剂是吡啶硫胺素,双香豆索,它存在于某些植物中,通过阻滞维生素K的作用而干扰血液凝集:卵白素,它含于生蛋清中;链霉卵白素,它含于链霉菌中,是生物素的拮抗剂。
③饲料酸败及霉变。酸败性脂肪可使生物素失活,破坏锥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能引起消化紊乱,从而干扰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
(五)限制饲养
草地中青绿多汁牧草是良好的维生素来源,其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多为可利用形式。青绿多汁牧草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和α-生育酚。猪和家禽在完全限制饲养时,不能接触草地。同时,限制饲养也使猪和家禽通过食粪获取B族维生素的机会减少。此时,生产者更应注意维生素的供给量。
(六)日粮中其他营养素水平
低脂防日粮会使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的硫胺素和生物素的需要量提高(Whitehead,1992)。低脂防日粮进而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高水平的多不饱和脂防酸日粮会增加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微量元素硒与维生素E在生化方面有着复杂的补偿与协同作用关系,两者均以对方的存在作为其发挥生理效应的先决条件。房于明等(1998)研究报道,当产蛋种鸡日粮中只补加维生素E4mg/kg时,将日粮亚晒酸钠的晒水平由0.2mg/kg提高到0.35~0.50mg/kg可使血浆α-生育酚含量由0.50ug/ml上升到1.0ug/ml左右。还有维生素D与钙和磷、胆碱与蛋氨酸、烟酸与色氨酸之间的关系均会分别影响维生素的供给量。
总之,在现代养殖生产实践中,生产性能最佳,有时经济效益并非最佳。多数研究者及生产者认为,以美国NRC的推荐量为基础,考虑到在实际养殖条件下的影响因素,达到最佳经济效益时的日粮维生素供给量,影响维生素供给量的因素多而复杂,只能在特指的条件下时时调整。